市农业农村委关于印发小麦单产提升三年工作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时间:2024-04-19 14:37:25 作者:佚名 来源: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市农业农村委关于印发小麦单产提升三年
工作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各涉农区农业农村委,市农科院,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天津农学院,委有关处室: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我市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市农业农村委制定了《小麦单产提升三年工作方案(2024—2026年)》,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全市单产提升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2023年12月21日
(联系人:兰碧春;联系电话:022-63083783)
(此件主动公开)
小麦单产提升三年工作方案
(2024—2026年)
为明确细化小麦单产提升关键要素,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带动小麦单产稳步提升,根据《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天津市粮油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结合我市小麦生产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选择区域代表性强、基础条件好、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小麦主产区,分片区、分类型、整建制开展单产提升行动,2024年率先打造1个市级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市小麦大面积均衡增产。突出品种、栽培、减损等关键因素,构建优选品种、深耕整地、精准匀播、镇压保墒、水肥微喷、一喷三防、机收减损的高产全程化综合性解决方案。通过三年行动实施,促进重点区域小麦单产较大幅度提升,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力争全市小麦亩产达到420公斤左右、比当前提高16公斤左右。
(二)年度目标
——2024年。整建制推进区亩产比2023年本区水平高3%以上,力争带动全市小麦平均亩产提高4—6公斤。
——2025年。整建制推进区亩产比2023年本区水平高5%以上,力争带动全市小麦平均亩产提高8—12公斤。
——2026年。整建制推进区亩产比2023年本区水平高7%以上,力争带动全市小麦平均亩产提高15—20公斤。
二、潜力分析
我市小麦亩均单产处于全国前列,但由于土壤、气候、水源、种植制度的复杂性和管理技术的差异性,市内不同地域之间及同一区域不同农田之间小麦单产差距较大。从不同地域看,2023年我市北部、西部麦区平均亩产普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达到410公斤以上,最高达到471公斤;南部麦区平均亩产普遍在330公斤左右,最低为212公斤,南北部地区相差80公斤以上。从技术实施看,深耕整地、精准匀播、镇压保墒、水肥微喷等关键技术还没有大面积普及推广。从种植类型看,我市冬小麦平均亩产比春小麦高20公斤,水浇地小麦比旱地麦高100公斤以上。此外,不同地区因种植制度、栽培模式、技术到位率等因素,单产差异明显,提升潜力较大。
三、技术路径
小麦单产提升技术路径重点是“培肥地力精细整地、半精量适期播种、播前播后镇压、一喷三防全覆盖”,巩固提升水浇地小麦、大幅提升旱碱地小麦。具体是以提高小麦整地播种质量为核心、以培育壮苗构建高产群体为重点,抓住耕、种、管、收各环节,大力推广“三个三”:
整地播种抓“三改”。改旋耕整地为深耕深翻,推行三年一深翻,提高秸秆还田和整地质量;改大播量播种为半精量播种,构建合理群体;改“一炮轰”底肥为分次施肥、氮肥后移,满足小麦生长需求。
培育壮苗抓“三压”。播前播后镇压,压碎土壤坷垃,确保适深播种,促进出苗整齐;越冬前镇压,弥补土壤缝隙,培育冬前壮苗,确保安全越冬;返青期镇压,增温保墒,促进小麦返青生长。
田间管理抓“三减”。减化肥用量,因地制宜推广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科学平衡施肥;减灌水次数,浇好越冬水和拔节水,定量灌水保苗;减农药用量,推行种子包衣,强化病虫统防统治,大力开展“一喷三防”。
四、重点任务
着眼谋划未来3年,明确北部、西部、南部不同地区,水浇地、旱碱地等不同类型,耕、种、管、收不同环节的短板弱项和增产潜力,梳理明确任务路径,整合资源、协同发力推进,小麦单产提升逐年取得成效,打牢中长期单产提升基础。
(一)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相结合,推动小麦主产区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针对制约小麦单产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因地制宜开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方面建设,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种植生产条件,增强小麦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尤其是对旱碱地小麦分区分类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立足实际,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保障农业用水。此外,积极采取合理轮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有效措施,构建肥沃耕作层,夯实小麦单产提升基础。
(二)着力推广高产优质多抗品种。针对小麦品种多、种植户选择难、新品种推广慢等问题,集合企业、科研、推广体系多方力量,强化品种筛选,发挥主推品种优势,示范推广高产稳产多抗新品种,力争用3年时间,加快主导品种推广更新换代。在蓟州、武清、宝坻、宁河等有水浇条件的麦区突出推广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广适型品种;在静海、滨海新区等旱碱地麦区突出推广抗旱节水、耐盐碱、耐瘠薄的丰产优质品种。依托品种展示基地,开展品种展示评价、遴选推介优良品种,帮助指导科学选种、正确用种。
(三)稳定提升制繁种水平。聚焦津冀春小麦主产区及耐盐碱品种育种问题,以现代育种技术应用助力新品种选育,开展优质小麦新品种的创新研发,筛选出强筋、抗病、高产等优良小麦种质资源,育成示范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的小麦新品种1—2个,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审定标准。鼓励本市种子企业加强小麦属地化繁种,提高小麦种子质量水平和商品化率,持续稳定春小麦繁种面积1万亩左右,保障我市春小麦用种。
(四)集成应用绿色高产高效技术。以持续提升小麦单产水平为目标,依托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等项目资金,选择规模连片、基础条件好的区,开展市级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区创建,集成推广土壤深松深翻、半精量播种、秸秆还田、少免耕机条播、镇压保墒增墒、氮肥后移、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聚力打造万亩高产片、千亩示范方、百亩攻关田,良种良法结合,分区熟化推广一批集成化、区域化、标准化小麦高产栽培和防灾减灾技术模式,打造一批小麦高产样板田和整建制高产区。将小麦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和管理经验导入周边农户,力争用3年时间,促进重大技术普及率、关键技术到位率明显提升,辐射带动小麦大面积提高单产。
(五)大力推进防灾减灾和机收减损。牢固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的思想,努力做到正常年增产增收、轻灾年稳产增效、重灾年保产减损。气象灾害防控上,通过适选品种、中耕镇压、水肥运筹等措施,做好干旱、冻害、干热风等自然灾害防控,提高小麦产区烘干能力,抓好应急抢收抢烘工作,减轻灾害损失。病虫防控上,突出抓好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茎基腐病、地下害虫、蚜虫等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推进实施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处理,强化“一喷三防”和化学除草,确保将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机收减损上,推广应用高效低损收获机械,加强农机手队伍管理、指导和培训,持续大力宣贯小麦机收作业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指导农机手及时调整机具参数、控制机收作业行进速度,提升减损技能和作业水准,推动机收作业精细高效、提质减损。指导农户和机手选择适宜收获时期、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抢收,组织开展机收损失监测调查,确保机收损失率低于2%,力争控制在1%以内。
(六)配套推广高性能机具。聚焦耕整、播种、收获等关键环节,加快小麦生产机具装备升级换代,全面提升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助力提质增效。聚焦整地环节,根据不同土壤情况针对性应用机械化松翻耙免耕整地技术,推广应用免耕深松施肥、翻耕或旋耕联合整地等复式作业机具,规范作业程序,进一步提升机械化耕整作业质量。聚焦播种环节,大力推广半精量播种、同步施肥、播前播后镇压等复式作业的高性能播种机,提高小麦机播质量和效率。聚焦机收环节,加快联合收割机更新升级,集成配置割台喂入、脱粒清选性能较强的高性能谷物联合收割机,因地制宜选配半履带传动装置或履带机型,提高作业效率、减少机收损失、提升抗灾能力。
(七)大力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聚焦大面积单产提升,扎实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单产提升行动,支持规模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依托“耕耘者”振兴计划,支持小麦主产区举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单产提升专题培训班。二是持续加强指导服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优质品种筛选、植保增产技术集成组装推广等服务。三是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农业服务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服务组织,重点围绕小麦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开展社会化服务,推广应用单产提升等先进性、适用性高产技术,推动大面积提升单产。四是通过强素质、提能力、优服务,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组织聚焦小麦单产提升,在良种推广、技术集成、绿色生产等方面发挥组织带动作用,示范引领广大种植户提高小麦单产水平和经营效益。
(八)推动全产业链延伸。发展优质专用小麦订单种植,提高粮食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升级。发挥各类服务组织带动作用,拉长和完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链条,促使优质专用小麦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效衔接,实现优质专用小麦多层次转化增值,促进优质专用小麦向更高层次发展。支持引导加工企业改进加工工艺,提升深加工能力,研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积极引导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优质麦收储和面粉加工企业,通过订单生产,因地制宜扩种优质专用品种,促进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定印发小麦单产提升三年工作方案,指导整建制推进区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制定整建制推进区工作方案。在小麦生长关键季节适时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部署安排重点工作。发挥部门职能,强化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围绕重点区域,创新机制体制,用政策引领、项目推动、市场导向等多种手段,多措并举促进我市小麦生产发展。
(二)完善扶持政策。完善和整合现有政策措施,重点向小麦生产重点区域倾斜。创新机制,拓展资金渠道,加大农田建设投入。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提高农民种植小麦积极性,提升小麦生产水平。加大小麦政策性保险力度,完善各类保险政策,提高灾后赔付,降低农民灾后损失。
(三)强化指导服务。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职能作用,组织专家制定技术指导意见,成立专家技术指导组和技术小分队,在关键农时季节深入田间地头,组织开展专家巡回指导等活动,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市、区两级每年至少各举办1次技术培训。
(四)大力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做好小麦生产扶持政策宣传。各涉农区、各部门组织开展小麦生产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典型示范等活动,引导农民提高生产积极性,通过发放明白纸、宣传单,大力宣传各项扶持政策的积极成效,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附件:2024年天津市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区名单
原文链接:https://nync.tj.gov.cn/ZWGK0/ZCFG152022/202312/t20231227_649216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文章
-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农机装备“四良融合”提升粮食综合产能
- 江苏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基于三普的全省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完善报告编制中标公告
- 关于注销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农药生产许可证的通告
-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扬中基地尾水净化区维修维护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 镇江市率先完成农机报废更新年度目标任务
- 甘南县用好生猪奖励激发养殖活力
- 农业农村综合信息统计监测调查(农民收入)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 江苏省河蟹遗传材料保存与创新利用中心建设项目监理服务竞争性磋商公告
- 省农产品加工体系推介科技成果科企对接交流
- 新疆洛浦:5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推进 “绿富共兴”
- 淮安市清江浦区全产业链数字化赋能“淮安红椒”产业发展
- 《促进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持续稳定增收若干措施》政策解读
热点关注
- 桑蚕小镇 有艾之乡——柳沟镇
-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文化节和金砖国家文化节在线举办
- 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做好下半篇文章,调研因地制宜建设扶贫车间
- 韩正主持召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会
- 习近平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部 文化和旅游部 关于依法妥善处理 涉疫情旅游合同纠纷有关问题的通知
- 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 韩正出席长江禁捕退捕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秀彬到江安县调研鳗鱼产业发展
- 官桥镇隆重举行滕州.雨润2万头种猪繁育暨50万头商品猪养殖项目开工仪式
- 省安委会第三巡查组进驻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开展全省住建系统安全生产巡查
- 全国政府秘书长和办公厅主任视频会议召开 肖捷出席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