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小镇文旅

河湟春晓 “花”与远方的浪漫邂逅

时间:2024-04-12 01:38:24  作者:佚名 来源: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

   “湟流一带绕长川,河上垂柳拂翠烟。把钓人来春涨满,溶溶分润几多田。”百年前,诗人张思宪畅游湟水河畔,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写下《湟流春涨》,将河畔春日的温情暖意与绚丽多姿展现得淋漓尽致。自那时起,湟水河畔的柳绿花红,民和山间的桃花灿漫、化隆群科的杏花斗艳、互助北山的层林尽染、乐都下寨的梨园春色便伴随四季更替勾勒出一幅幅绝美的河湟春晓图,为世人所熟知。百年光阴流转,这些景观依旧在每个春天如约而至,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或漫步于花海之中,或驻足于河畔之旁,感受河湟大地春日的生机与活力。

   又见河湟春色新,踏青赏花正芳辰。眼下正是最美人间四月天,河湟谷地轻启了春的序章。明媚的春光里,湛蓝的天空下,杨柳依依、杏花烂漫、梨花堆雪、桃花灼灼……云雾般的花海诉说着对春天道不尽的热爱与依恋,也吸引着每一位向往春天,寻觅春景的游客赏春色、品春花,共赴高原早春之约。清明假期,全市旅游市场迎来了一波热潮,据统计,全市共接待游客1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461万元,拉开全市乡村旅游赏花踏青序幕。得益于其中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旅游部门的大力推介,化隆县接待游客10.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39.6万元,成为了全市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依托资源优布局,绘就河湟“春景图”。近年来,海东市聚焦全省“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布局,依托黄河风情体验游、河湟生态文化游、河湟民俗文化体验游和古韵河湟文化旅游带等4条旅游线路,以县区现有特色资源禀赋为核心,着力打造乐都“梨花节”、民和“桃花节”、互助“杜鹃花节”、化隆杏花文化艺术周、循化“高原江南春来早”文化旅游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串珠成线、串点成面,形成环景物乡村旅游集聚区、环城乡村旅游集聚带,实现由“乡村旅游”到“乡村旅居”转变、由“点上突破”向“片区打造”转变、由“过境地”向“目的地”转变,走出一条具有河湟特色的高质量旅游发展之路,努力让乡村的“过客”成为“游客”、“游客”成为“顾客”、“顾客”成为“回头客”。

   节庆欢游兴致高,阳春四月“上春山”。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群众出游热情持续高涨,“民俗文化”和“踏青赏花”引领假日别样风景,平安驿河湟民俗体验地、化隆县群科镇杏花园、乐都下寨村梨园、民和桃花源景区等成为省内外游客踏青赏玩的首选地,游客沉浸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美景中流连忘返。出游方式呈现多样化,家庭自驾游、亲子游、年轻人自助游、老年人休闲游、短途乡村游成为清明旅游主流,在享受视觉盛宴、品尝农家美食、体验田园生活的同时,开启了一次亲情、友情、爱情与休闲、娱乐、消费的完美交融,人们在旅途中收获了美景、美食与美好的回忆。各景区客流结构以省内游客为主,城市休闲游、近郊周边游比例上升,家庭自驾游成为旅游市场主力,人们纷纷外出扫墓、踏青、赏花,在盎然春意中献花祈福、祭奠逝者、涵养家风,双树村、红光村、班彦村、循化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及旅游景点成为“全家游”“家庭游”的热门选择。

   百花争艳春意闹,灿漫山花笑迎宾。河湟的春天,是一首永不褪色的诗篇,是一幅永不凋零的画卷。走进化隆群科的千亩杏园,清新宜人,点点杏花如云霞洒落凡间,宛如大地的彩衣,美不胜收,阳光透过花瓣缝隙,形成斑驳的光影,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民和下川口桃花烂漫,十里古垣漫染粉色波浪,微风吹过,花海泛起层层涟漪,花瓣随风轻轻摇曳,散发出淡淡的香气,沁人心脾,仿佛一幅天然画卷,赏心悦目;乐都上、下寨村的百年梨园占地约112公顷,2.5万株梨树,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梨树就有480株,一夜春风吹过,满树梨花陨落堆雪,纷纷扬扬,犹如天女散花,将大地装点得如诗如画;每年5月中旬,互助北龙杜鹃花海灿若缎锦,红似火、白如雪,不同的色彩一层层、一浪浪如海潮般涌动,姹紫嫣红交映成片,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将春天的色彩发挥到了极致。

   阳春四月,河湟春晓,让我们与春天撞个满怀,与山花浪漫邂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探寻那向往已久的诗和远方。


原文链接:http://whlyt.qinghai.gov.cn/dffc/2131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相关文章

热点关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关注特色小镇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关注特色小镇 tsxzgz.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977号-194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